宣传教育

揭秘赵一曼的保密故事

更新时间:2018-01-31 17:22:54

 

亲爱的读者朋友们,或许大家从课本里、电影里已经认识了一位叫做赵一曼的东北抗日女英雄。她曾以纤纤弱质率众抗击入侵东北的侵略者,被捕后又顽强不屈直至英勇就义。

但是很多人可能还不知道,她还是一位普通的妻子、母亲,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她给自己亲爱的儿子留下了一封家书,而这封弥足珍贵的家书,却整整迟到了二十余年。

 

宁儿:

母亲对于你没有能尽到教育的责任,实在是遗憾的事情。母亲因为坚决地做了反满抗日的斗争,今天已经到了牺牲的前夕了。母亲和你在生前是永久没有再见的机会了。希望你,宁儿啊!赶快成人来安慰你地下的母亲!我最亲爱的孩子啊!母亲不用千言万语来教育你,就用实行来教育你。

在你长大成人之后,希望你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国而牺牲的!

一九三六年八月二日

你的母亲赵一曼于车中

 

这是193682日,时任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三军二团政委的赵一曼,在牺牲前留下的话。赵一曼牺牲后,遗书并没有交到孩子手里,而是被日伪滨江省警务厅用日文记录下来放到了档案中。时隔二十余年后,才传到赵一曼的儿子——宁儿手中,而赵一曼的身份之谜直到1956年才被解开。

投身革命

赵一曼,原名李坤泰,1905年出生在四川宜宾一个富裕家庭,是家里最小的孩子。21岁时加入中国共产党,次年进入黄埔军校武汉分校学习,成为该校唯一一届女生中的一员。

在军校待了不到一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爆发,学员们被遣散。李坤泰接到了上海中共中央的命令,公派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留学。也正是在这里,赵一曼结识了革命伴侣:陈达邦。

陈达邦,湖南长沙人,与李坤泰是黄埔军校的同学,他出生于一个革命大家庭里,妹妹陈琮英此前嫁给了时任团中央总书记的任弼时。陈达邦在妹妹、妹夫的动员下,报考了黄埔军校第六期,投身革命、报效祖国,并和李坤泰等同学一起,来到了莫斯科。两人在朝夕相处及交流学习中,互生好感,感情日趋成熟,于19284月在教室里举行了简单的婚礼,结为夫妻。

在莫斯科的甜蜜生活并没过多久,由于国内急需妇女干部,党组织决定让李坤泰提前回国。但是,此时的她已有孕在身。陈达邦在后来《忆一曼》的回忆录里写道:“我同一曼同志在莫斯科分别时,她怀孕已经4个多月了。我建议她解怀以后再回国,她坚决不同意。她说,党的决定,不能还价。为了照顾她,我又建议,我俩一同回国,她认为夫妻离别事小,求学的任务重大,劝我莫作此想。她的党性和原则性多么坚强”

192811月,李坤泰回到上海。她先是在党中央工作,后来又被派到湖北宜昌建立联络站,接应和安排西南各地往返于上海之间的党干部。1929121,李坤泰在一位工友家中生下了儿子,当天也是列宁逝世五周年纪念日,所以,李坤泰为他取名为 “宁儿”。

骨肉分离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不到四个月,辽宁、吉林、黑龙江全部沦陷。为了更好地领导人民开展抗日救亡运动,我党派出杨靖宇、赵尚志等大批优秀干部奔赴东北,走上抗日前线,而李坤泰也在派遣名单之中。

出发前,李坤泰给远在莫斯科的陈达邦写信,一方面表示要去东北抗日,另一方面问他儿子还小,该怎么办。最后,两人决定,暂时将儿子送给陈达邦开印刷厂的堂兄陈岳云抚养。

离别前,李坤泰带着儿子,在照相馆留下了母子唯一一张合影,照片冲印了两张,一张寄给了远在莫斯科的陈达邦,一张拜托同学寄给了四川老家的亲人。照完合影的李坤泰把孩子送上了去汉口的火车,她没有想到,这竟是和儿子的永久诀别。

血洒东北

当时,由于战斗形势的艰难,为了保密,共产党到东北的干部基本都要化名,彼此间也不说真实姓名。像李兆麟、周保中等,都是到东北以后起的化名,以防在作战时被敌人摸清底细。也正是从这个时候开始,出于安全保密的考虑,李坤泰化名赵一曼,与家人,包括丈夫陈达邦都断了联系。

赵一曼来到东北之后,先是担任中共满洲总工会秘书、组织部长,后来又担任了中共哈尔滨总工会代理书记,并领导了著名的哈尔滨电车工人大罢工。19347月,赵一曼从哈尔滨市转移到珠河县(现如今的尚志市),担任中共珠河中心县委特派员和妇女会负责人,不久后,又成为东北人民革命军(东北抗日联军的前身)第三军二团政委。

从此,一位名叫赵一曼的女英雄,成为传奇般的人物。她建立游击队,多次给日军以沉重打击,群众亲切地称她“瘦李”“李姐”,而当地战士们则称她为“我们的女政委”,日伪报纸也惊叹于这位“红装白马驰骋哈东”的女中豪杰。

赵一曼在东北的抗日活动引来了日伪当局的疯狂报复,几次派兵突袭。19351114日,由于汉奸告密,赵一曼与第二团战士经过左撇子沟附近时,遭遇几倍于己的敌人埋伏包围,并在掩护队伍撤退过程中,腿部负伤。后在老乡家中养伤期间,遭叛徒出卖,不幸被捕。

最初,负责审讯赵一曼的日伪滨江省警务厅并不知道眼前的刚烈女子就是大名鼎鼎的赵一曼,但与赵一曼同时被俘的战友经受不住酷刑,透露了她的身份。日伪方面如获至宝,连夜对赵一曼开始审讯。而此时,赵一曼想到的第一件事情就是保守党的秘密,隐瞒自己的身份。当敌人问她:“你为什么要打日本人?”她始终斩钉截铁地回答:“没有别的,我的丈夫被日本人杀了,我恨透了日本人。”

没有得到任何有用信息的敌人恼羞成怒,对赵一曼施以种种酷刑,身负重伤的赵一曼痛得几次昏了过去,醒来后仍坚贞不屈地说:“我的目的、我的主义、我的信念,就是抗日。”没说出一字有关抗联的情况。

19351213,因赵一曼生命垂危,日伪将她送到哈尔滨市立医院进行监视治疗。赵一曼在住院期间,向看守她的伪警察董宪勋与女护士韩勇义进行反日爱国主义思想教育。受到教育的两人于1936年秘密帮助赵一曼逃离医院,但赵一曼随后在奔往抗日游击区的途中被敌人追上。日伪知道从赵一曼的口中不可能得到有用的情报,决定把她送回珠河县处死“示众”。

193682,日伪将赵一曼绑在大车上,在珠河县城“游街示众”后残忍杀害。当时,赵一曼年仅31岁。

身世大白

1948年,为了纪念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初期死难的烈士,经中共中央东北局批准,东北烈士纪念馆成立。纪念馆随即给东北的烈士家属们去函,了解烈士们的历史、真实姓名,赵一曼身份的甄别工作也在这时开始进行。

然而,赵一曼的身份资料因此前残酷的斗争形势和保密需要基本被销毁、处理,纪念馆方面怎么也查不出赵一曼的身世。1950年,随着讲述赵一曼在东北抗日故事的电影《赵一曼》在全国公映引起巨大反响,赵一曼成了家喻户晓的英雄人物。

这时,赵一曼的老乡,曾任中共满洲省委组织部部长,时任国家宗教事务局局长的何成湘对甄别赵一曼身份起到了关键作用。当时,赵一曼的家人将李坤泰(赵一曼)的照片送往各处打探,辗转到了何成湘的手中,何成湘很快想起在中共满洲省委被破坏、撤销之时,曾经与这位化名为赵一曼的女同志谈过话。经过到四川、东北核实、查证后,何成湘确认,生长于南方的婉约姑娘李坤泰,就是后来赫赫有名的东北女英雄赵一曼。

而赵一曼是李坤泰最直接的证据,来源于一份神秘的档案。1952年秋天,最高人民检察院的工作人员来到哈尔滨查阅日伪档案,为审讯日本战犯收集罪证。无意之中,他们发现了一份编号为特密8853的日伪滨江省警务厅报告,这份密档详细记载了抗日女英雄赵一曼被害的经过。在这份报告中,有一张泛黄的照片,摄于赵一曼在日伪医院治疗期间。与抱孩子的照片一对比,一切都真相大白了,这就是李坤泰本人。

亲人相认

当年,陈达邦从莫斯科中山大学毕业之后并没有直接回国,而是被安排到了法国从事革命工作。一直到1942年,他才返回国内并被安排在中央机关工作。回国后的陈达邦一直没有放弃打探妻子的下落,然而却没有关于妻子的只言片语。陈达邦辗转来到堂兄家中,见到了从未谋面的儿子宁儿。在这里,陈达邦也没有找到有关妻子去向的线索,亲人们只知道李坤泰(赵一曼)到东北去了,到东北之后与所有人一点联系也没有。

1956年入秋的一天,住在北京的陈达邦和已经改名为陈掖贤的宁儿接到组织上打来的电话,告知他们寻找多年的亲人就是英雄赵一曼。至此,陈达邦和宁儿才得知,失联多年的妻子/母亲,竟是家喻户晓、在东北战线奋勇杀敌的女英雄。

赵一曼牺牲的时候用的是化名,这导致查清她的身份花费了很长一段时间。在战争期间,为了国家的独立和民族的解放,有很多像赵一曼这样的英雄儿女顶着化名为国殉身,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也严守着党的秘密。他们的家人也同赵一曼的亲人一样,到了几十年之后才知道亲人的离去。著名的东北抗日将领杨靖宇殉国后很长一段时间,曾经与他接触过的很多人,都不知道他的真实姓名。最后也是在东北烈士纪念馆筹建期间,才经过多方考证得知,杨靖宇的真名叫马尚德,在东北使用的第一个化名叫张贯一……

岁月无声任去留,笔墨有情写青史。在战火纷飞的时代,很多英雄儿女为了家国梦想,舍弃了自己的小家,离开了血浓于水的亲人。因为他们信奉的是“有国才有家、坚决不当亡国奴”,对于赵一曼来说,更是如此。而她的忠贞与坚守、顽强与不屈,将永远铭记在每一位中国人的心里。